故事探珍《第二集》
16 02-2015
一休禪師賣骨董

一休禪師賣骨董--心印法師提供

有一個非常富有的信徒,請一休禪師到他家裡參觀他收藏的一些骨董精品,參觀了之後,富翁請禪師對他收藏的骨董評一下身價。

一休禪師說︰『你這些東西,都很平凡,我的寺院裡有收藏幾樣寶貝,那才是真正價值連城、無與倫比的骨董!我寺裡有一萬年代的盆,五千年代的碗。』

富翁一聽,高興得不得了,立刻問︰『哦!有這樣的寶物啊!師父!您行行好事,您開一個價錢,我通通給您買起來。』

一休禪師想了一想,開口向富翁說︰『你真喜歡的話,我也可以割愛,只算你三千兩銀就好了。』

富翁大喜過望,立刻叫家人拿出三千兩銀給禪師,向禪師約定︰『好!一言為定,這三千兩銀您收下來,明天我就去寺裡找您取寶貝回來。』

隔天,富翁來到寺裡,一休禪師吩咐侍者︰『你帶這位居士到後院去,那裡所有的盆子啦!碗啦!通通都賣給這位居士了。』

富翁滿腔歡喜跟隨侍者去到後院,一看只是一個貓喝水的碗,一個狗吃飯的盆子而已,富翁氣呼呼跑回跟禪師理論︰『師父呀!你不可以這樣欺騙人,一個狗盆、一個貓碗,那裡有價值三千兩銀呢?』

一休禪師大笑向他說︰『豈只值三千兩?三萬兩以上的價格我也不肯賣,如今你能夠買到這兩樣寶物,還算你的福氣呀!』

富翁一聽,感覺禪師不可理喻,就帶著懊悔的心回家。

一休禪師將富翁的三千兩銀,以富翁的名,拿出去布施賑貧,不多久,社會上到處有人傳說某某富翁是一位大善人,富翁所到的地方,都有聽到人在讚嘆他樂善好施的行為,這個時候富翁才明白,原來一休禪師是「以德導情」,教他為富不可不仁的道理,他用三千兩銀買來的,不是貓碗、狗盆,是道德觀念,這個大功德那裡是區區幾千兩銀子的價值所能比較的呢?

*** *** *** ***

故事探珍:

「結善緣」在佛法中是一個修行法門,屬於六波羅蜜中的布施波羅蜜。不過修行要有正確的觀念,如果觀念不正,無論信仰也好、求法也好、修行也好,甚至日常任何做人處事,都會因觀念不正確,失之毫釐,差以千里。

結緣不管是以財物或以精神或以時間或以空間,都要從「捨」建立結緣的人事。講到「捨」,很多人或許以為自己可以做到,因為平常自己也曾經送一些東西給人,或幫助別人解除痛苦,如果這一些作為,有人情的報酬寄望的話,這還叫做「貪」,不能叫作「捨」。真正的捨,要像蠟燭一樣,雖然自己犧牲掉了,但只要他人得到光明也就夠代價了,所以結緣要成就「捨」的功德,就要有「慈心、悲心、喜心」的行捨觀念,才能夠像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那般的捨己利人。一休禪師為富翁行捨,要引導的就是這入份「慈心、悲心、喜心」的行捨觀念。

世間上有一些知見,似是而非,「有人情報酬」的施捨,看起來好像是對的,其實是積非成是的行為,會以此為是,原因是導源於道德理念不清楚,如果我們時常去注意「以德導情」的修養,以智慧維繫道德知見,自然矇矓不清的道德理念,就會在慧日照耀下,雲開霧散,使我們生活在萬里晴空的光明天地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