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探珍《第一集》
05 03-2015
不落時空的真心
不落時空的真心--心印法師提供

  德山禪師為探究三心未了的問題、到處去參訪善知識。有一天,他走到龍潭禪師那兒參訪,龍潭禪師知道德山禪師被一個佛法問題所困擾,為幫助他突破疑情,就與德山禪師同參《金剛經》的法要。

  有一天晚上,德山禪師從龍潭禪師的寮房走出來,外面天色很暗,龍潭禪師點了一支蠟燭,拿給德山禪師,當德山禪師將蠟燭接過手時,龍潭禪師故意的把蠟燭火吹熄,就在燭火一明一滅的當下,德山禪師突破了他對佛法的疑情困擾,參透了「過去心不可得、現在心不可得、未來心不可得」的未了問題,三心已了,當下掌握到一顆不落時空的真心。

  德山禪師過去註解《金剛經疏鈔》時,是以妄想心向外尋找道理,只在知解上做學問,因賣點心的老太太提出「過去心不可得、現在心不可得、未來心不可得、要點什麼心」的問題,使德山發覺到自己並未掌握到金剛的般若智慧,為了要尋找善知識幫助他突破三心未了的疑情,就抱著虛心到處參訪善知識,終於遇到一個幫助他突破佛法疑情的善知識。

  龍潭禪師以同行參學的立場,權巧示導,使德山禪師在這一盞燈光的一亮一滅當下,截斷了自己過去向外覓取知解的妄想心,當下迴光照見無為的真心,出離了妄想心的執情,放下了一切語言文字上的知解,直探真心的智慧能源,見到來自語言道斷、心行處滅的無為智慧之光。

*** *** *** ***

故事探珍:

  從這個公案故事,我們可以看出古德參學的虛心,當他發現自己還有疑惑的地方,馬上就收斂起自傲的心態,拿出虛心去探究自己不懂的問題。

  每一個修行人都有自己行持上的盲點,俗語說「當局者迷、旁觀者清」,所以修行人若要擁有自己行持修養上的指導善知識,一定要以謙虛的心去接受周遭同行善友的批評,乃至待人處事的建議,才有機會出離自己修持上的盲點。

  假如一個修行人一直都是抱著一顆我慢心,將同行善友的善意建議否決掉,或認為同行善友的建議是在指使我,就無法平衡自己的我慢心念,就無法去接納同行善友的指導關懷,因為這一顆不肯屈服別人意見的我慢心,會使自己產生排拒善友的指導意見,會令自己起無明看不到自己立場上的盲點,因此錯失了很多應該要去掌握的修持上乃至人事應對上的好因緣。

  古德在修持上的盲點,往往都是透過自己的虛心請教,經由同行善知識的指點,才掌握住突破的要點,所以同行善知識的關心建議,有時候也可以產生教授善知識做不到的力量。因為師長有威嚴,師資的教授,弟子往往會因為敬畏師長的威嚴,無法盡情的將自己對佛法的疑情表達出來,同行善友相處,言談莫逆,能夠盡情互相研討,只要自己有一份謙虛心,肯去接受同行善友的指點,就容易幫助自己突破佛法上的疑情,乃至突破修養上的盲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