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探珍《第一集》
05 03-2015
不飲酒戒的開緣
不飲酒戒的開緣--心印法師提供

佛住世時,舍衛國波斯匿王的皇后茉莉夫人,是受過三皈五戒的優婆夷,為守五戒戒行,平常絕對不陪國王喝酒。

有一天,波斯匿王喝醉酒,專門為國王燒菜的廚師,得罪了國王,波斯匿王一氣之下,下令要斬殺廚師。茉莉夫人聽到這個消息,認為殺掉這個廚師問題就嚴重了,因為別人燒的菜都不合國王的口味,唯獨這個廚師燒出來的菜國王才肯吃,若把廚師問斬,以後國王的三餐飲食就成問題,日子會很難過,而且人命關天,也不能讓國王在酒醉中糊里糊塗的把一條人命給殺死。

於是茉莉夫人就趕到國王身邊安撫國王的情緒,對國王說:『您別生氣了,我陪您喝酒,廚師我會代您下令斬殺掉。』然後馬上到外頭交待,叫人要先把廚師藏起來,不可以處斬,因為這是國王酒醉中所下的命令,不可當真。

茉莉夫人再回到國王身邊時,向國王騙說:『國王,請息怒,廚師已處斬,我陪您一起喝酒,不要生氣啦!』

國王聽到夫人要陪伴他喝酒,非常高興,因為平常夫人根本就不要陪他喝酒,今天有夫人陪酒,那真是一件快樂的事。茉莉夫人就陪國王喝到醉得不省人事時,才叫侍者侍候國王躺下來睡覺。

國王醉醒過來後,想起自己在酒醉中下令把廚師處斬的事情,此後沒有好菜可吃,覺得很苦惱,非常後悔,隨即問隨侍在身邊的茉莉夫人:『你昨天說要幫我下令把廚師處斬,你真的把他殺掉了嗎?』夫人說:『您說要處斬,誰敢不遵旨?』國王聽茉莉夫人這樣說,非常後悔向夫人說:『糟糕!我以後三餐的飲食怎麼辦?』

這時茉莉夫人就試探國王的心態,問國王:『假如沒有殺掉他的話,您要如何處置他?』國王說:『那才是好事,我正在後悔把他殺掉。』

茉莉夫人聽國王這麼說,就放心的把真相講出來:『國王,當時您正酒醉中,我不能把您的話當真,所以先把廚師藏起來,騙您說處斬了,現在您要赦他無罪,我才可以把人放出來。』

國王如獲至寶,很高興的對夫人說:『那太好了,你救了他的命,我的三餐飲食就沒問題,等於也是救了我的命,就赦他無罪了。』

茉莉夫人為了救廚師,陪著國王喝酒,犯了五戒的不飲酒戒,救了廚師的命後,當天中午時分,趕去給孤獨園,在佛陀托缽回來吃過飯後,求見佛陀,向佛懺悔說:『世尊!弟子昨天陪國王喝酒,犯了不飲酒戒,現在向佛陀您發露懺悔。』然後將自己為什麼會喝酒的經過一一向佛陀稟告。

這時,佛陀對茉莉夫人說:『你為救人喝酒,不但沒有犯戒罪,而且有大功德。』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故事探珍:

《優婆塞戒經》受戒品「耽樂飲酒戒」說:『若優婆塞受持戒已,耽樂飲酒,是優婆塞得失意罪,不起、墮落,不淨、有作。』蕅益大師《箋要》對「耽樂飲酒」的解釋是:『耽樂方成失意罪。以酒為藥,以酒塗瘡,不犯。』

所以「不飲酒戒」要在「以酒治病」的情況下,才有開緣,若以貪著享受的心態飲酒,就會犯「失意罪」。如果身體有病,其他的藥治不好,必定要藥中加酒才有治病的效果,這種情況就有開緣。例如:跌打損傷的傷科藥劑,多數都要用酒,沒有用酒,藥性很難發揮效力。又泡製的藥酒,飲用時有限量,不能喝到醉,這種情況不會有禍害,是可以方便的。

《箋要》文中舉例「以酒塗瘡」,這是把酒拿來當外科用藥。假如皮膚有瘡病,須要用酒合藥塗療,或單用酒塗療,這種情況也不違犯。例如:走遠路,雙腳疲勞過度,膝蓋酸痛時,可以先用熱水沾濕毛巾,熱敷膝蓋,並且加以按摩,當患處覺得很暖和時,再用酒摩擦患處,腳的疲勞就會消失,這種情形,是將酒拿來外塗用,不是喝進體內,沒關係。

還有一種情形,假如牙齒有病,只是蛀牙在痛,不是其他的毛病,痛時口中可以含一口米酒,不要嚥下去,一直含在口中,讓酒氣滲透到蛀牙的洞洞裡面去,蛀蟲醉了,牙齒就不會痛,這又是一種以酒為外用藥劑的情形。

總之,不管是內服或外用,只要是為治病以酒作藥,這就不是「耽樂」的行為,飲用不犯戒法。

還有一種情形,菩薩為救人,以喝酒作為救人的方便,也有開緣,這種情形,在佛經中就有茱莉夫人為救人的開緣典故,如果像茉莉夫人為救人命而飲酒,酒戒是可以開緣的,佛說這樣的行為,不但沒有犯戒罪,而且有功德。

雖然救人一命在戒行上可以將功抵罪,我們也不能拿這個故事來效仿,隨便就喝起酒來,除非像茉莉夫人這種情況,真的是事關人命,非喝不行的情況下,才可喝,否則應堅持戒行,不能濫用開緣。

要知,開緣是站在戒法立場談戒罪,不是站在業道因果談戒罪。凡是業道的善惡果報,必然是會依善惡業行因緣,異熟果報的。

菩薩道是以利益眾生為前題,在業行上,即使犯了戒法,會有墮入地獄的業道果報,為了掌握造益眾生的因緣,菩薩也寧可捨棄自己的安全,抱著「我不入地獄、誰入地獄」的救護悲心,為利益眾生,犯戒造益他人。